武王伐纣绝非偶然顺应天命,而是更早版本的秦帝国崛起
小编明天也会在这里给大家奉献上有趣的故事,喜欢小编并且想继续读小编的文章的亲可以点击左上角的关注按钮,谢谢大家。
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非常精彩的内容哦,到底是什么,一起看看吧。
常言道乱世出英雄,每逢君王暴政、民不聊生的历史时期,总会有英雄横空出世,替天行道讨伐暴君。殷商正值奴隶制统治巅峰时期,"率天之下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莫非王臣"天子权威至高无上,当时没有三省六部监察劾奏,天子一声令下诸侯莫敢不从。殷商在纣王统治时期,由于他的亲小人远贤臣,宠爱妖妃妲己举国上下苦于暴政。为救天下于水深火热,于是周武王顺应天命,讨伐暴君纣王。而在历史中武王伐纣,西周代商真的是因为纣王暴虐,所以替天行道吗?
(资料图片)
武王伐纣一直被后人认作是天命所归的历史事件,符合了当时人民摆脱苛政的愿望,在《封神榜》等历史演义中更是被神化,西周不仅是正义之师占尽了地利人和,更连天上的神仙也前来相助。其实在现实中,武王伐纣师出正义不假,顺应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也是不争的事实,但周代殷商统治天下却不是像秦末陈胜吴广起义那般,因形势所迫而临时揭竿起义。西周代殷是文王父子几辈人的既定策略!
为什这样说呢?因为西周的建国历程和奋六世之余烈的秦朝很像,都是在几代人共同努力的基础上,等待时机一举功成。据《诗经》记载:
后稷之孙,实维大王。居岐之阳,实始翦商。
这段文字记述的是周文王祖父古公的事迹,古公是黄帝后代后稷的子孙,周朝建立后追封他为太王。因长期受到狄戎的侵略,古公就率领他部族来到岐下这个地方建立诸侯国西周,从这个时候起,西周开始策划伐商。从《诗经》中的这段文字我们不难看出,周取代商从周文王祖父古公时期就已经开始筹划了,而且当时纣王还未当政,更谈不上暴政。
古公卒,季历任,是为公季。公季修古公遗道,笃于行义,诸侯顺之。(司马迁《史记》)
古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季历即位,季历继续推行他父亲的政策方针,当然,这其中可能也包括取代殷商的谋划。比起古公的德治服众,季历更为尚武,他在位期间多次对戎发动战争,一取得赫赫战功,使方国西周的土地面积迅速扩大。当时的殷天子文丁为嘉其扫除戎狄之患封季历为西伯,成为商王西部的诸侯国之长,从此西周称霸一方。这一点很像春秋初期尊王攘夷的霸主,为天子出师扫清边乱从而取得更多权利。后因众多诸侯逐渐归顺,西周更为强盛,商王忌惮季历功高震主将其软禁,最后将他杀掉。然而西周已经崛起,成为西方超级诸侯国,并且势不可挡。
虽然殷商除掉了季历,但由于西周实力雄厚天子并不敢轻举妄动,周文王姬昌接任西伯。当时正是纣王帝辛当政,纣王耽溺美色整日沉浸在酒池肉林,对西周并不警惕。周文王继续推行先辈政策,手下更聚集了辛甲、伯夷等一大批贤人,为日后兴兵伐纣打人才基础。而且在他的德政下,更多的诸侯归顺于西周,同时他又继续讨伐周边狄戎,以至于周文王为西伯时期国土面积几乎能与殷商相抗衡。殷商大臣崇伯虎曾向纣王进言:"西伯积善累德,诸侯皆向之,将不利帝。"纣王听后担心社稷安危,将周文王囚禁在羑里。后来经文王手下闳夭等人的斡旋,用一批珠宝和一位美人将其从纣王手里营救出来,文王回到封地后依旧暗地里偷偷团结诸侯,为日后伐商大业积蓄力量。
天下大势已经逐渐趋向于西周,同时商纣末年强大起来的东夷大举进攻,纣王率兵平定东夷之乱,精锐尽失。这时候,周武王姬发率兵征讨,纣王只能草草临时聚集十万人马与姬发在牧野进行决战,商军大败,纣王兵败自焚。从古公到季历再到周文王最后到兴兵发纣的周武王,从他们的为政措施,以及对封国面疆域的不断扩张等各方面综合来看,武王伐纣替天行道绝不是一时的顺应天命,而是几辈人的大业,像极了秦王朝的崛起。